記者近日到溧陽市工商局社渚分局了解農(nóng)產(chǎn)品注冊商標情況,突然來了一位五十開外的男子,進門就問:“我那個商標批下來沒?急死人了,今年又損失了上百萬元。”工作人員答復,估計再過一個多月才能出公告,公告后沒有異議才能正式使用。聽了這個答復,男子臉上有點失望。
男子名叫葛玉明,是社渚鎮(zhèn)梅山村山北自然村村民,種了600多畝茶葉。“我家的茶葉特別好,可就是因為沒有商標,價格賣不上去,十年來吃的虧太大了。”說完,他邀請記者去他家茶場看看。
車子駛上一條山間小道,路兩邊是茂密的樟樹林,樹林的盡頭是山坡,茶園就在這里。登上坡頂,可以望見山下波光瀲滟的水庫,和遠處粉墻黛瓦的村莊。“看看,這里是不是理想的種茶地方?茶葉最容易吸附污染空氣,我這里可是一點污染都沒有的。”葛玉明說。
老葛是1995年開始種茶的?,F(xiàn)在600畝茶園中有300畝是白茶,每年茶葉產(chǎn)量2萬斤左右。頭幾年茶葉產(chǎn)量不大,主要托親朋好友銷售,加上各地茶葉價格都差不多,老葛根本沒想到要替茶葉注冊商標。2004年,溧陽市的白茶種植多了起來,老葛也種了。當時,五六家種白茶的合作社共同使用“天目湖”商標,老葛找到他們商量,人家要他10萬元。那一年,老葛種茶賣茶的純收益也就二三十萬元,用一下商標卻要10萬元,他感覺有點吃力,這事就不了了之。“現(xiàn)在讓我拿出100萬元都愿意,可是人家不愿意了。”老葛一聲長嘆。
去年茶葉上市季節(jié),南京一家大型民營企業(yè)找到他,提出購買500斤白茶,每斤價格1800元。接到這筆大買賣,老葛一家開始忙著稱茶葉、裝罐子,忙到一半的時候,那家企業(yè)的來人突然注意到,老葛家的茶葉包裝上沒有商標,所有的茶葉罐以及外包裝都是從批發(fā)市場上買來的“通貨”,那人當場就提出,沒有商標的產(chǎn)品,企業(yè)怎么好拿去答謝客戶?結果,那家企業(yè)沒有購買老葛家的茶葉,而是到附近一家有商標的茶廠買了,那家茶場的茶葉品質(zhì)與老葛家的差不多,可是給出的價格是每斤2800元!
“前幾年那些注冊商標的茶場,每斤白茶賣到2800元,2010年甚至賣到五六千元。我家的白茶,品質(zhì)不比別人差,可是最高沒有超過2000元。”老葛粗粗算了下,10年來,因為沒有商標,他至少少賺1000萬元。
老葛反應過來后就開始想注冊商標,前前后后取了20多個名字,可是都被別人注冊了。既然自己注冊不成,老葛就想把別人用的商標買過來,可是,一些叫得響的商標,人家給出的轉讓費是天價。去年4月,在朋友的幫助下,老葛終于想出一個既有地域特色、又能叫得響的商標。本來以為今年春茶開采前可以批下來,沒想到現(xiàn)在商標注冊的全過程需要1年多,因此,今年老葛還是沒能用上自己的商標,就隔三差五到工商分局問詢。
“明年肯定可以用了。”老葛吁了口氣說,拿到商標后,他想更進一步,起碼要成為市里的知名商標。